陈元齐,字济沧,山东济南市人,1937年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在著名教育家、书法家其夫陈明轩先生熏陶下,
自幼酷爱书法。
在济南一中读书时就是校报的编辑和美编。
参军后在总参测绘局从事航测摄影。
转业后又担当教学工作和环境保护科研工作多年,他喜欢音乐,在创作中吸收多家之术之精粹,他的书法章节严谨,
结体优美,仪态雍容,潇洒俊逸。
陈元齐幼时从颜体入手,后练欧柳,草手从孙过庭书谱起步,又有怀素、王铎等名家中吸取精华篆书主攻中鼎、石鼓,
尤喜临写魏碑。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当代著名书法家校友欧阳中石先生指点下,行草有较大长进,后又拜著名书法家萧劳、王遐举米芾、
为师,拜著名画家周天寿先生学习花鸟画,拜京剧艺术家王学勤唱京剧。
他常说:艺无止境,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永远攀登。
陈元齐的书画作品被前苏联、日本、东南亚个国人士收藏,他的作品“北国风光”被收藏在人民大会堂,他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员,北京中国书画研究社常务副秘书长,北京环球启明国际文化有限公司常务理事。
中原书画研究院院士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新中国慈善走过60年
见证新中国慈善60之
送福、送爱的慈善老人
——访中华名师十大书画家陈元齐
怀着忐忑、激动的心情,依约按响了门铃,电话中传来中气十足地声音:“那位?”自报家门后,一位个子不高、面带着微笑、充满艺术气息的老者打开了房门,他就是家住朝阳区、中华名师十大书画师之一的陈元齐先生。
陈元齐,字济沧,山东济南人,1937年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在其父著名教育家、书法家陈明轩先生熏陶下,自幼酷爱书法。在近年的书法创作中,陈老吸取众艺术之精华,来挥豪写作就行草、隶、篆各种风格的字体,章法严谨。结体优美、仪态雍容、潇洒俊逸。
一番寒暄过后,陈老的平易近人和微笑让记者彻底地放松,采访先从陈老衣着谈起,红色的T恤印着大大的毛主席头像,“毛主席精神就是我的信仰,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陈老自豪地说道,同时客厅里大大小小的毛主席头像也印证着陈老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从认真学习毛主席提倡的“学雷锋精神”,到现在热心关注群众及社区公益事业,陈老只用一句话补充的话表达自己的心声:“我只想用笔为需要帮助的人们带去精神援助,送福给老百姓。”年逾古稀的他乐于参加公益事业而且经常组织身边朋友做公益事业。2003年,正是非典肆虐的时候,惠阳市政府举行“抗击非典爱心书画义卖捐款”活动,陈老挥毫泼墨,捐献了很多书法作品。北京的感染病人被送到小汤山医院集中中医治后,他不怕传染的危险,来到医院送去自己的精神问候。2008年5.12汶川地震震惊海内外,陈老积极行动起来,召集自己的书画界朋友即兴创作,并将作品义卖筹措善款,为汶川灾区总计捐款100多万元。2009年莫拉克台风席卷了我国台湾地区,得知这一消息后,陈老毫不犹豫从工资中拿出500元参加捐款,为台湾同胞送去温暖。陈老的“福”字极具特点,广为流传,并被云南曲靖烟厂买断,作为商标,一向关心社会慈善事业的他,将全部报酬捐出用于改善贫困地区教学。
陈元齐老人不仅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为灾区人民送去温暖,在他日常生活中也充满了爱心的传递。闲暇时,他经常组织书画家下农村、进连队义卖活动,很受大家欢迎。工作室设立到新社区后,陈老参与了社区书画院的创办,并任顾问。陈老还经常给青少年、离退休干部义务上书法课,他经常教导学生:“艺无止境,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永远攀登。书如人品,画如人品,写字要先做人。”
摘录 慈善朝阳 2009年9月21日 第四版 本报主编:王琳 副主编:晏昭
顾问:北京大思潮顾问公司 新闻联络:闫少峰 执行副主编:姜广秀
编务:田媛媛 记者:巴蜀 秦裕
挥笔天下德艺扬
— — —访著名书画家陈元齐
天高云淡,在一片平凡的街巷里住着一位不平凡的人。他就是著名书画家陈元齐先生。初次拜访这位书画界的著名人物,记者没有想到陈先生居住的地方是如此安静、平凡、丝毫没有记者想象中那华丽的住所和喧闹的氛围。一切是那么幽静与质朴,可以想象陈老,执着追求那种至上艺术境界的信念。
轻轻的按下门铃,一位散发着儒雅气质的老人马上邀请记者进屋,那自然的手势,平静的精神,亲切地就象去拜访自己家的长辈一般。这位老人就是陈元齐先生。记者激动地于陈先生交谈起来。陈老质朴、平静的脸上,闪烁着智慧和坚毅神采。似乎那充满沧海感的皱纹,也在诉说着陈先生对书画艺术的艰辛历程。在与陈老的交谈中,记者没有任何拘束的感觉,反而觉得亲切而自然,陈先生真诚而平实的语言,让记者对这位书画界的名家又增添了更多的敬仰。没有成名以后对人的陌生感,没有安于现状的满足感。取而代之的是陈先生平易近人,锐意进取,永于创新的拼搏精神。和在艺术创作中,把品德与艺术溶于一炉高尚情操。
在与陈先生攀谈中,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了陈先生的艺术历程:
陈元齐,字济沧(意为济南人氏,是沧海一粟)。男,汉族,山东济南市人,1937年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在其父著名教育家,书法家陈明轩先生的熏陶下,自幼酷爱学习书法,在济南一中读书时,认真承担校报的编辑和书写工作,参军后在总参测绘局从事航测摄影。转业后又担当教学工作和环境保护科研工作多年。这期间,他除不断临习书法艺术,还涉及歌咏、京剧等艺术领域。将这门艺术融于书法创作中,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他幼时从颜体入手,后练欧、柳。草书从孙过庭书谱起步,又由怀素、王怿、米芾名家中吸取精华。篆书主要攻钟鼎、石鼓、尤喜临写魏碑。八十年代,在当代著名书法家校友欧阳中石先生指导下,行草有较大长进。后又拜书法家萧劳、王遐举为师,拜著名画家周天寿先生学画花鸟,拜京剧艺术家王学勤学京剧。
因此,近年来的书法创作中,他吸取多家艺术之精粹、来书写行草、隶、篆各种书体。陈先生的书法章法严谨、结体优美、仪态雍容、潇洒俊逸。更值得观赏的是陈先生所写的榜书(大字书法),更是落落大方,蔚为壮观,尤似苍天大树,激流瀑布,一泻千里。陈先生尤为行书见长,他爱毛体书法,和爱书写古诗词。许多得到他书法的朋友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陈老斗酒字更潇洒”‘陈先生不但书法写的好,还精通篆刻、歌舞。他非常热心群众及社区公益事业,经常组织书画家下农村,进连队,搞书画义卖活动,很受群众欢迎。在2003年6月2日惠阳市政府举行抗非典献爱心书画义卖募捐活动中,陈先生毫不犹豫,挥笔泼墨,奉献了自己真挚的爱心,捐献了很多书法作品。陈先生还经常给青少年、离退干部讲书法课,他的学生遍天下。他经常教导学生:“书如人品,写书要先做人”。他惜时如金,晨鸡起舞,习练不缀。他常说:“艺无止境,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永远攀登”。
陈先生的书画作品多年前就赠给苏联、日本、东南亚各国喜爱书画的朋友。其作品登载于多家书刊、报纸、杂志,并被很多国内外朋友收藏。尤其是陈先生写的“福”字,堪称一绝,多家知名机构都特别喜爱陈先生的“福”字。陈先生在香港回归期间,用双手同时写了“欢迎香港回归”的的榜书。并组织了在北京的近百名书画家编祯了《庆祝香港回归》的百米长卷,在各地巡回展出,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期盼统一的赤子之心。他乐与交友,为人豁达,为中国的书法艺术推广和发展,孜孜以求,尽心尽力,不辞劳苦。
陈先生现为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任北京中国书画研究社常务副秘书长、中原书画研究院院士、中国公共系委员会三元联络部理事等职。
听着陈先生慷慨激昂的话语,使我们更深刻的感到了陈先生的人格魅力所在。当我们得知陈老最近刚动过心脏搭桥手术,身体刚刚痊愈,还没有完全恢复,就马上开始新的艺术创作时,我们受到了深深的触动,感慨这位艺术家对艺术全身心的奉献。
听着陈先生洒脱、平和、满怀热情的谈论他壮丽的艺术生涯时,我们被一种追求高尚品德和完美艺术融合的境界所折服!
淡淡的墨香在室中缭绕,衬托着这位对艺术事业无比热爱的人,一个住在平凡之处却不平凡的人,一个用品德和激情为书画艺术奉献全部的人,一位和蔼可亲的老者。
让我们用敬仰的目光祝愿这位书画大师的艺术人生越来越辉煌!祝他老人家健康长寿!
摘录 人民日报 主任记者 刘晓帆
2005年10月1日

2006年中华名师新年联谊会,陈元齐被评为中华名师“十大书画家”

陈元齐在2008年抗震救灾活动中作出的无私贡献

2011—2011年陈元齐被昌平区聘请为消防宣传形象大使

陈元齐捐赠的作品参加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15周年大型
书画精品展,获得与会领导、专家的高度赞扬

陈元齐的书画作品在参加《毛泽东同志诞辰116周年纪念会》
活动中,获得有关领导、专家的高度赞扬

陈元齐书法作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外交部批准的中日邦
交正常化三十周年中日书画展中,荣获“老年”组,“优秀”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