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文明流传下来的遗产,尽管汗牛充栋,但论及能总括中华民族的基本传统、思想与精神“一言以蔽之”者,无容质疑,当首数老子的《道德经》〔亦或直呼为《老子》〕。其精炼的九九八十一章,仅以简洁优美的五千文字,洋洋洒洒深邃博大地,构造出了一个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人生观、方法论的宏大框架。影响所及,不但融汇于儒、释铸成三位一体的华夏文明基本肌骨,随着中华民族的走向世界,《老子》也被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所推崇。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因以“道”为最高信仰而得名。道教尊老子为教祖,奉《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它是在中国敬天祭祖的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以道家为主要思想渊源,吸收阴阳家、墨家、儒家(包括谶纬学)、法家等诸家思想,沿着方仙道、黄老道的基本思想理路和修持途径,而逐渐形成的。
河南鹿邑太清宫镇是老子(李耳)的诞生地、道家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世界李氏华人的共同祖根。现今太清宫的太极殿就是老子诞生处,鹿邑县城内东北隅的升仙台,传说是老子修道成仙飞升之处,是老子纪念地。最早的记载见于西汉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其他如新旧唐书、东汉班固《汉书》、《后汉书·地理志·郡国志·桓帝纪》、《水经注》、《宋史》、《辞海》、《辞源》、《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名胜辞典》、《简明历史词典》、《哲学词典》、《康熙字典》、《宗教词典》、《毫州志》等都有明确记载。
老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在两千多年前,他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邃的思维,对人类社会、自然界以及世界的起源、物质运动的变化规律及其内部的相互联系,都做了深刻细致的阐述,发现了事物各自向着相反的方向转化的辩证法原则。他著的洋洋五千言《道德经》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的大宝藏,也是一部哲理精微、意蕴深远、内涵丰富、文辞婉约、含天覆地、震古烁今的伟大经典。老子的哲学本体论、宇宙论、辩证法方面的贡献,是人类智慧的表现,不仅是中国而且是世界的精神财富。
2500多年来,老子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乃至将来,仍然会对哲学、社会科学、人类思维等包罗万象的各类学科起着根本性的指导作用。正如台湾欧石镜博士所说:“二十一世纪将是华人世纪,老子思想是新世纪的曙光,是社会进步的唯一动力。”台湾著名学者丁中江先生说:“老子思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至少可以与孔子相提并论。我个人认为,他的贡献要超过孔子。”台湾老学专家陈鼓应教授说:“六年前,世界上翻译老子的版本已经有500种,数量仅次于圣经。”加拿大学者胡碧玲教授说:“老子留下《道德经》一书,其影响深远。我个人认为,老子文化是中国的灵魂所在,两千多年以来,《道德经》一书,陶冶了中国祖先的精神,使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过,老子这种深远影响不仅限于中国人和中国文化,近几百年来,同样开始影响到西方,影响到国外。过去外国人来中国学习传统文化的时候,多数都被老子精神感染,部分人认识到《道德经》的重要性,而为了方便易传老子的精神,就以世界各种语言翻译它,成为老子文化传播到国外的桥梁。据说英文版本已经有60多种。翻译版本最多的是基督教的《圣经》,可是《道德经》和《圣经》迥然不同,它告诉后人应该怎样生活,违背它是后果自负,像爸爸要求孩子听话一样。老子要求我们超出自己和自我,他让人超出社会,超出一切有限的现象,从心的源头逍遥游。他用了仅仅5000字,不是因为他没得说,也不是因为他很保守,而是因为他没有必要多说。”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胡孚琛说:“一定要把(道学)旗帜举起来,创新道学。这个事情不是我一个人所能做到的。另外,社科院哲学所提出要创立中国道学会,6个发起人都超过70岁了,在年龄结构上,中青年人出现了断档。一定要建成道学研究会的平台,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我们要把这个学会创立起来。因为儒家已经有十来个学会,包括中国孔子研究会,孔子基金会,我们也要创立世界道学会。”
鹿邑县原来是一个偏僻的小县,但竟然出生了老子这位名震中外的哲学家,甚至是能够保佑四方的“神灵”,所以乡亲们都从心底里对老君爷感到光彩和荣耀。把他看作是善良和智慧的化身。中国的知识分子多称李耳先生为老子或老聃。但本地乡亲们却习惯而亲切地称他为“老君爷”,犹如自己的长辈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