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珠品相
品相,是收藏界的专业术语。品相就是对所收藏的物件给予的鉴定。各行的收藏都有其衡定的标准。而天珠则没有品相的标准和等级,天珠品相的界定至今是模糊的,很多标准不明确,不统一,其原因是没有参比的样品。
《天珠宝典》一书以大量的实物作为参照,让世人了解鲜为人知的天珠历史之迷,证明了真正的老天珠与市面上流通的天珠截然不同之处。我们相信真正老天珠的亮相,让人们重新认识天珠,让天珠固有的文化真正得到发扬光大。
现今,关于天珠的品相的要求说法不一,有的学者看重珠体的分量轻重、体积大小、色泽艳丽、图案考究、质地上乘来衡量;有的学者着重图案完整、纹路清楚、线条明晰、色泽均匀、黑白分明、形状对称来品评;有的学者则以珠体椭圆而肥大、古沉而深遂,表面光滑没有严重破损或龟裂等现象来鉴别;有的学者则侧重审视天珠特有品相,火供后的印痕、破损的程度、透光系数来定论。
《天珠宝典》一书对品相的要求则是从真正老天珠本身应具有的能量开始,这是有别于其他任何收藏或佩戴珍品的区别。天降石老天珠之所以历经几千年流传经久不衰,是真正老天珠本身的深不可测的古苯文化和极其神秘强大的宇宙磁场能量的存在。之所以世代相传,是因为人人都可以从天珠中寻觅到自己的愿望与梦想,继而让梦想变为现实。
第一节 天珠鉴赏要诀--八看
一、看天珠完整度
天珠完整度是指外观完美无损。珠体也没有明显残缺,盘摩熟润,见之爱不释手的天珠。
对天珠完整度的要求说起来是非常复杂而苛刻,实际上很难找到无破损、无裂痕、无凹陷、无补断、无缺角、无石纹、无水纹、无画唐、线条整体感极佳的天珠。
◎破损、裂痕、凹陷,缺角,多是因为人为保管不善而形成。
◎石纹、水纹,多是因为气候环境的影响而得。
◎画唐、刮削入药造成珠体不完整,多数收藏家都不计较,而将其称为“善珠”收藏。
◎有的天珠断裂后又修补,而补过的痕迹是与石纹线差不多,要仔细分辨。
二、看天珠端口
老天珠的端口多呈喇叭口状,孔道是两端对打,接头处呈拱形。
老天珠的两端不是白色的。老天珠从端品往里看依然是满布朱砂红色沁,漂亮、美观。
有人说西藏老天珠的两端是白色才是真的老天珠,才是上品,这是针对型二天珠而言。
端口,是多年来鉴别天珠年代的一个重要标致,为此不惜笔墨为读者提供大量天珠端口资料,有兴趣者要仔细观察,有助于断代。
附:端口种种欣赏
三、看天珠形状
老天珠因历史悠久,天珠制作打磨都是手工制作工艺,所以苯教前期、中期的老天珠,其珠体形状都是不规则形状:有扁方体形状、扁长方体形状、长方体形状、三棱长三角形状、不规则椭圆形、扁体形状等多种形状。随着天珠手工制作打磨设备进步,到苯教后期的天降石老天珠形状出现了椭圆长桶形状,近似圆桶形状。其中椭圆长桶形状较多。
四、看天珠出处
老天珠,经历了几次灭佛运动,损毁居多 。部分天珠则做为藏密伏藏,装藏;部分天珠土埋,随葬;最为上呈的则是,高僧、藏族上层、贵族的传世珠,保存传承至今,都是极为罕见珍贵的天珠。
(一)来源于装藏天珠的鉴别方法
装藏是在塑佛像时,先在佛像背后留一空洞,待开光之际,由住持高僧把经卷、珠宝、五谷及金属放入封上,称“装藏”。其制作工艺神秘特殊,时间、地点及参与的僧众都有特殊选择和要求。其中装有活佛、高僧及僧众之加持圣物以及五谷、有金银珠宝、甘露丸、嘛呢丸;有数种名贵藏药及药材;有七珍八宝 、天珠、圣地花草、水土以及各类心咒、舍利粉和各种经咒、符等。
装藏天珠年代久了,会变成蓝色、橄榄绿色,不会有风化纹,珠体内部会出现大朵红花沁、黄花沁。
装藏天珠历经岁月消磨,底座的盖子脱落,使装藏天珠重现人间。有些天珠刚制作出来,便装进佛像内,没有人穿绳佩戴过,没有见过天日,没有经历过热胀冷缩的催残,得以完美的保存。很多人认为这种天珠比传世天珠更珍贵,更具有灵力。这种天珠因为没有明显的风化纹和熟透的皮壳,因为端口没有任何磨损,孔洞粗糙,感觉太新了,所以鉴定上更具挑战性!如果用60倍左右的放大镜细察,还会发现一些极细微的朱砂点。这种珠子一经佩戴,与人体贴身接触后,不久宝光立现,一两年后会出现古珠丰采。
(二)来源于供佛天珠的鉴别方法
供佛天珠年代久远,其包桨与传世天珠,有明显的区别。供佛天珠的包桨是经过香火、酥油的烟熏蒸制而成。
富有的藏民会在佛坛上供各种珍宝,以天珠最为珍贵。
供佛天珠久经佛法的加持,灵力非凡,是修行者梦寐以求的珍宝。
供佛天珠久受坛前烟熏、酥油灯火的热力和恶劣气候的影响,一是品相十分完好,二是没有皮壳,三是可能会有一些直线风化纹,细细察看会发现有透明薄层,表层会微显风化现象,内部透出些许风化纹。白色线条会显得略灰。经过人体佩戴,比装藏天珠会更快地油润起来。
要区别的是,凡出现风化现象的天珠其材质较软。
(三)来源于火供天珠的鉴别方法
火供天珠表面会出现不规则裂缝。
火供就是用火焚烧供养物品奉献给诸佛菩萨的一种仪轨。供品包括佛教用品、食物、各种珍宝。如果供养的是天珠,供养者可以在法会结束后找回天珠亲自佩戴,不可转给他人。因为在火供仪式中,本人参加了,有过愿心,会获得有达以求加持力量。火供后天珠品相会变得很差,只有自己了解天珠供佛的意愿,即使经济价值大损 在所不计。
◎轻度火供:原白色线条略灰,表面有细微的条状裂纹,珠面有薄雾,无油润光泽,佩戴后会很快地油润起来。
◎中度火供:原白色线条灰暗,珠面雾化,表面有细微的条状裂纹,无油润光泽,佩戴后会重现部分油润光泽。
◎重度火供:原白色线条十分灰暗,呈黑色,珠面严重雾化,可能有裂痕如松树皮,甚至可见珠身内部的鸡骨白,佩戴后不会回复油润光泽。
(四)来源于出土天珠的鉴别方法
出土天珠。有的是人为埋于地下,以敬后人;有的是不小心丢失而埋在地下;有的是火供后埋在地下。天珠长期深埋地下,被地热慢慢烘焙,脱水,因而钙化。白色线条变得比较灰暗,珠面雾化或钙化,无油润光泽。长期佩戴后可以回复油润可能会重新长出朱砂点。出土珠的灰色比火供珠要淡一些,火供珠的灰色显得更灰黑。
地埋天珠是埋于土中时久后,珠体内的矿物质受酸化或硫化像铁受硫化或金受酸化等,这种沁化现象表现在珠体的色变的钙化现象,通常白线纹路上较明显 .与火供珠大不相同。
五、看天珠润度
润度,不是光泽,是一种温润的感觉,即不干,又不水。其色,内敛(liǎn)含蓄;其润,滋润细腻/。纯正至真的天珠,油脂光泽很柔和,致密纯净,有着如脂、如蜡的滋润;有着贴心、颐养的温存;有着温柔敦厚的委婉,耐人寻味。
天珠的润度是的指天珠表面自然显现的一层油亮、蜡状的润泽感。
老天珠的光泽度、温润感,主要取决于天珠佩带的时间长短,盘摩的功夫深浅。经常盘摩、佩带的天珠,其润度温馨而顺遂,供佛的天珠会显得因熏烟而油光。
年代久远的天珠,表面会呈现出深度感,而光泽度高的天珠一定色泽较深,白色线条部份多少会泛黄。
少数老天珠表面不具光泽,多是因为火供或长期在野外爆晒而钙化。
六、看天珠光泽
天珠的光泽是指表面反光的强度而言,反射率大,光泽就强。一般光泽可分为:玻璃光泽、油脂光泽、蜡状光泽及土状光泽等。
玻璃光泽,是矿物非金属光泽的一种,其特点是不具金属感,反光较弱,象普通玻璃表面的光泽。为矿物光泽中最常见的一种,大约70%的矿物具有玻璃光泽。具此光泽的几乎全为非金属矿物。不具金属感,反光较弱,像普通玻璃表面的光泽。
(一)油脂光泽识别
天珠表面由于年代久远的自然风化而形成较不平滑、反射光有紊乱的现象,用肉眼观察表面似涂一层油脂,这种光泽称为油脂光泽。
科学的解释:油脂光泽一种特殊的非金属光泽。矿物表面不平滑,或表面虽平滑但矿物呈致密块状集合体产出时,因反射光发生散射而呈现出如同油脂般的光泽。
(二)蜡状光泽识别
当油脂光泽特别亮,则可称为蜡状光泽。
(三)土状光泽识别
有些天珠经过火烘,表面呈现灰白色,对光产生某种陷阱而暗淡无光,这种情形称为土状光泽。
(四)天珠色泽识别
老天珠的色泽;有棕色,褐色,咖啡色,粉红色,浅绿色,孔雀蓝、深绿色等多种。
新天珠一般呈黑白色、深棕色及乳白色。
从矿物角度来观察,各类矿物质地的颜色,可分为原本固有的颜色称为白色;混入色素离子引起的颜色称为他色;产生裂纹引起的颜色,称为假色,这是矿物学质地的三种色。天珠质地的颜色大致分为:乳白色、黑色、棕色、红色及淡绿色五种,其中以乳白色的质地最佳,某些天珠研究者都把天珠线孔内是否为乳白色列入至纯种天珠的必备条件之一,是从质地上鉴别。
七、看天珠透明度
天珠的透明度是指透光的能力,鉴定透明的标准,是以两毫米的厚度用适当的光源透视,
天珠因其材质不同,珠体有透明的、不透明的、半透明的区别。虽然通透是玉质品相好坏的一个重要条件,但天珠却不以此做为品评特征。
光,不透过称为不透明。被称为天降石老天珠的天珠是不透明的。这种天珠至少有两三千年的历史
光,部分透过称为半透明,型Ⅱ的至纯老天珠多为半透明
光,全部透出称为透明,近几十年制作的玛瑙天珠多为全透。
八、看刮削入药
天珠表面常有些凹陷坑或表面崩缺,其形成员因有两种,一为入药制作甘露丸救人,另一种是碰撞造成。
入药作甘露丸的凹坑,是有规则的痕迹。老天珠表面大多都有入药的挖痕,以及在孔的一端或者两端都有画唐的磨痕,那是高僧大德经过审视加持选定可刮取用来制作藏药或甘露治病救人的天珠。天珠一旦入过药,显示着天珠的功德圆满,佩戴更有灵力。据说,刮取天珠所制作的藏药很有灵效。天珠能保佑身体健康,能驱赶疾病,所以会在藏药中加入少量的天珠刮粉。这样做,虽然对天珠的品相有所伤害,但因为这颗珠子为救人治病而受了伤,天珠爱好者多把这种入过药的珠称之为“善珠”。
因碰撞造成的崩缺,是不规则破损的痕迹。
天珠的刮药特征,多见苯教后期的天降石老天珠,前期和中期的天降石老天珠少见。
第二节 探究天珠风化纹
风化纹是指天珠表面因为年代久远而形成的圆形、半圆形、或月牙形的自然而不规则的风化纹路,深浅不一,似鱼鳞纹、马蹄纹又似凤爪纹。
一、风化纹的形成
玛瑙的晶体结构是二氧化硅(SiO2),结晶生成同心园,所以风化纹多是园圈或者半园形,也就是行内人说的鱼鳞纹。
风化纹是天珠因年代久远、在长期佩带过程中,因互相碰撞而使玛瑙的晶体结构发生变化才显现出来。碰撞不是一次就完成了整个珠子表面的风化纹,而是在无数次反复碰撞中才能形成风化纹的现象。
二、正确认识风化纹
至今,天珠收藏家、天珠爱好者依然认为有风化纹的天珠才是老天珠。其实这是珠商的误导。科学证明,风化纹的多少及深浅与制作天珠材质的密度有关,不能代表天珠的年代。同一块材质的硬度也不一样,会有微小的区别,密度大的材质,硬度就大,就不容易形成风化纹,相反,密度小的材质,硬度要小。质地紧密的就不容易撞出风化纹,质地松软的就容易碰撞出风化纹。
当了解风化纹形成过程后,就没有必要在乎风化纹的真伪了。
造假者也无须用现代的切割工具在密度很高,很硬的天珠表面上切割出有如风化纹般的不规则线条沟槽。请养者也没有必要以风化纹有无,判别天珠的年代。因为有风化纹的天珠不一定是老天珠,因为结构松软,内部也不会有五色沁。
天珠中的风化纹展示:
第三节 认识天珠的朱砂沁
一、天珠中的朱砂
朱砂又称丹砂、辰砂,主要化学成分是硫化汞(HgS),朱砂粉末呈红色,用这种颜料染成的红色非常纯正、鲜艳,可以经久不褪。
天珠中的朱砂,有点、片、线、堆、朵等多种不同形状;有土黄、黄、浅褐、深褐,红、鲜红等多种不同颜色;有活性朱砂与惰性朱砂的区别。天珠中朱砂的不同形状,显示着天珠的生长过程,而天珠中朱砂的颜色则体现着天珠在生长过程中伤、痛、聚、散的经历;天珠中活性与惰性的区别,表达了天珠受浸深浅程度。朱砂的点、片、线等形状总是在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可以说没有任何一种物件像天降石老天珠那样具有灵性及不可估计的能量,那样接近人性,只有视珠如命的人,才能读懂天珠留下的痕迹。
天珠中的朱砂点是一种红色或褐色或土黄色的斑点,其颜色有淡咖啡色,红色,深红色,也有少数带有黑点。这种红色斑点可能是天珠与人体的磁场融合所成长出来的。也有人认为天降石材质的天珠本身就有渗透性,也可能身上抓伤、挠伤出血后,使之吸渗到天珠体里,逐渐形成“血斑”。这种种说法都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二、天珠朱砂的作用
朱砂的颜色鲜红古人认为可以辟邪,常常被撒入墓葬里;或是填塞在存放玉器的箱盒中;有时则用朱砂染成的丝绢包裹玉器,使朱砂成为出土玉器上最明显的附著物质。
数千年来,朱砂的神秘力量一直未曾消褪。人们不仅相信朱砂可以辟邪,还会渗入玉质里,造成沁色,使朱砂沁的说法在坊间广为流传。
三、识别仿制朱砂点
仿朱砂天珠表面除密布红斑外,表面还多其它杂质,这种仿朱砂天珠比一般加色仿朱砂天珠更容易使人混淆。
天珠的朱砂点应是由内而外生长出来,并不只是单纯附着于表面上。
早期刚有仿制天珠时,一般人皆无法辨识老天珠的真伪,专售天珠的商家只能以仿制天珠不具有之朱砂点来给客户解说分辨真假。然而,仿制天珠者又将部份仿制天珠中的不规则的红咖啡色条纹状也说成朱砂点来混淆客户,强调其为真的老天珠。
有些老天珠的表面会有朱砂(但并非没有朱砂就不是老天珠),不过,此特征目前日本已能用雷射仿制,判别原则是观看朱砂呈现于表面的深浅程度是非常态分布的。(亦即有的朱砂呼之欲出,有的已在表面)
第四节 揣摩天珠的石纹线
一、石纹线与石裂纹的区别
老天珠珠体上,经常看到有石纹线,有人称水纹或蟠龙纹。有时通过石纹线能看到图案纹路阻断,上色不均的情形,这对鉴赏天珠有帮助。
石纹线完全不同于石裂纹,石裂纹是在后天传世过程中造成的,千年老天珠经数十代传承,难免会有碰撞。碰撞严重者成断珠,碰撞较轻时会出现石裂纹。
石纹线多呈直线形,石裂纹,多变曲。
石纹线则是天珠材质内部经过骤冷骤热不同温度的洗劫,使材质瞬间发生物理变化而产生。 往往有石纹线部位的密度比其他部位大,分子间结构较小,在做图案时颜色上不去,石纹部分颜色会淡化。石纹线形成的时间长短,与其材质能决定石纹线的颜色变化,如,白色石纹线、黑色石纹线、红色石纹线。
二、石纹线的颜色
天降石老天珠的石纹线多为白色,时间久远会在石纹线生出各种沁色,通过观察石纹线的变化,可以判断珠体变化的年代。
三、石裂纹的颜色
(一)黑色石裂纹
天珠中的黑色石缝线大多因为污垢或粉尘等杂质,渗入缝隙而构成。.此类石缝线裂缝较宽。能渗入杂质。
(二)红色石裂纹
红色石缝线代表其缝线间仍紧密结合,杂质渗不进去珠体内,但油脂与水分则易渗入,也因此与珠体矿质内赤铁原素(FeO2)产生氧化反应而成红色石裂纹。
第五节 审视天珠包桨
“包浆”,是指古物表面的一层自然而特殊的光泽。包浆是依物品做载体,承托着岁月的深厚,彰显着年代留痕。
天珠所以会形成“包浆”,主要是长期土埋水浸,香火侵薰,空气吹拂,尘埃粘敷,加之手泽把玩和经久揣摩,甚至空气中射线的穿越,层层积淀,逐渐形成了表层滑熟可喜,幽光沉静的即自然而又神往的特殊光泽,这就是“包浆”。科学解释,是因为表面由于氧化、锈蚀以及汗液的作用,随时间的推移自然形成的一层化合物。
特殊材质的天珠就像高古玉一样,对温、湿度特别敏感,天珠颜色深浅也会随之变化。天热时敏感于空气的干湿,在生成中吸收人体的汗腺液,气温下降后,表层与凝聚的汗腺液得以收缩,又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作用,日月递增,久之,形成一层厚厚的光泽,那神秘的光泽就是人们称为的包浆。
包浆不是天珠上的污垢,是酸、碱、分子与本体分沁物长期融合的一种附着物,它是洗刮不掉的,就像旧瓷器的包浆一样。这种包浆滑润自然,任何作旧都不能做成这种自然形成的包浆,“自然成旧”与“人工作旧”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岁月的残缺是一种美,人工的“做残做旧”越看越丑。
|